工作简报丨中心7月做了啥?
1.要专业,不要歧视
2017年7月1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注册系统全国大会“性少数心理咨询”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由北京同志中心组织。
论坛邀请UCLA法学院的Ilan Meyer教授和资深友善咨询师张真、江兰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心理学从业者一道,共同探讨与性少数群体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
Ilan Meyer教授(第一排中)与部分参会者合影
2.联合国去病理化研讨会
7月5日,北京同志中心联合UNDP成功举办“多元性别视角下的心理行业专业化发展”研讨会。
会议邀请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UCLA心理学研究学者、中国心理学界和精神医学界的专家以及从业者,关注多元性别议题的律师、老师等,共同讨论在中国心理学行业发展的框架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去病理化和多元性别普及教育。
部分参会者合影
3.中心品牌重建志愿者会
7月15日,北京同志中心执行主任辛颖与社区发展官员蔡铭、设计组组长空气一道,邀请设计组志愿者以及各个部门负责人,讨论机构品牌重建相关事宜,预计在下半年优化机构相关设计,开发出更有创意和内涵的中心文创产品。
设计组会议
4.三场跨性别电影放映
7月,三场跨性别电影在北京同志中心放映。分别是7月7日的《切切乐》、7月21日的《逃离》、7月23日的《迷恋荷尔蒙》。
《切切乐》主角Karen、《逃离》剧组分别到场与观众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逃离》由人大附中高中国际部学生拍摄,放映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跨性别电影剧照
5.两例跨性别个案救助
跨性别项目主管Kelly于7月19日、21日分别接到了两例跨性别个案求助。
心理主管四月、项目主管小妖、执行主任小铁分别在心理咨询、社工援助和法律维权方面给予了协助。
其中一例个案已基本解决,另一例个案会由Kelly和北师大社工实习生持续跟进。
跨性别热线
6.《母亲,你看见我了吗?》
本文为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同志中心”于2017年7月1日发表的文章,阅读量为6340。
祖国母亲的《网络试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将“同性恋”归入“非正常的性关系、性行为”。同性恋不是病,我们还要说多少遍?越过同性恋标签,背后是千万条生命。
是时候了,同性恋们站起来,爱自己不惧发声!我们就在这里,同性恋/性少数的孩子们,要你看见!
阅读文章请点击:母亲,你看见我了吗?
7.咨询师群体参加培训
7月7日,中心心理部门13位咨询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服务中心参加了美国学者John Pachankis教授的培训。
培训中,Pachankis教授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的方法解决LGB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场讨论热烈,咨询师们获益匪浅。
John在讲课
8.《你的存在,让我有点喜欢这个世界》
本文为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同志中心”于2017年7月14日发表的文章,阅读量为2860。
如果不是当天那样一个偶然的因素,我就不会坐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经历,就不会遇见这位跨性别者的父亲,知道这样一个真实而令人心碎的故事。
我很庆幸自己当天能够站出来,也正因如此,那位父亲憋在心中的伤痛才得以释放,他在哭泣时才有了可以依靠的肩膀。
那一刻,我第一次体会到:站出来就是对社群最好的支持。
阅读文章请点击:你的存在,让我有点喜欢这个世界
9.友善地图优化会议
7月9日,在Uncover友善地图运行了一年多之后,北京同志中心主任、心理部门、项目部门以及相关的志愿者团队聚在一起再次讨论如何将地图进一步优化,更好地满足LGBT群体及友善咨询师群体的需求。
参会人员各抒己见,探讨了地图未来的发展方向。
Uncover地图
10.捐助收入
6月23日到7月25日个人捐助共2925元(哎呦玛雅小燕子捐助25元、耶鲁大学Ilan Meyer捐助1500元、Tascioni捐助50元、苏州拉拉捐助600元、中心员工Echo捐助100元、捐款箱收到650元),周边收入225元。
END
每个MSM(男男性行为群体)的故事和经历都不相同
但他们都值得超越标签的、深入的、全面的了解
由于目前国内外对MSM了解的匮乏,
我们在此诚挚地发出邀请
如果您是一名MSM
请参与我们针对中国的男男性行为身心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
您的参与对于我们、对社群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每一份完成的问卷
我们都会为中国跨性别热线捐赠10元人民币
我们希望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参与,我们至少捐款3万人民币
您的所有回答和参与都是匿名的,并且研究也是完全保密的。
我们感谢您的任何形式的参与。在此诚挚感谢!
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调查
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问卷
谢谢您的参与和转发!
编辑:Seashell
【活动推荐】
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
【文章精选】